可可(学名:Theobroma cacao L.)是梧桐科、可可属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叶具短柄,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花排成聚伞花序,花的直径约18毫米;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可可原产于美洲中部及南部,广泛栽培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在中国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可可的种子含有多种可药用的化学成分。 也为制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
形态特征:
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叶具短柄,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7-10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近心形或钝,两面均无毛或在叶脉上略有稀疏的星状短柔毛;托咔条形,早落。
花排成聚伞花序,花的直径约18毫米;花梗长约12毫米;萼粉红色,萼片5枚,长披针形,宿存,边缘有毛;花瓣5片,淡黄色,略比萼长,下部盔状并急狭窄而反卷,顶端急尖;退化雄蕊线状;发育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倒卵形,稍有5棱,5室,每室有胚珠14-16个,排成两列,花柱圆柱状。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直径约7厘米,表面有10条纵沟,干燥后内侧5条纵沟不明显,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果皮厚,肉质,干燥后硬如木质,厚4-8毫米,每室有种子12-14个;种子卵形,稍呈压扁状,长2.5厘米,宽1.5厘米,子叶肥厚,无胚乳。花期几乎全年。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
生长环境:
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 喜阳,但幼苗期不能接受烈日暴晒。原生长地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6-21℃,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29℃,全年无霜冻,年平均气温也在22-26.5℃,年降雨量大多在1500-2000毫米。
栽培技术:
可可的幼苗生长快,只要管理得法,一般经过一年的培育,小苗就基本长定,莳养者便可在秋季雨水多的时候,挑选健壮植株进行园林定植栽培。
可可的栽培,要选土壤肥沃、地势稍高、利于排水和避风的地方。栽培前,要重施堆肥,每亩施肥或堆积的干杂肥4500-8000千克,然后进行深翻,使之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最后进行定植栽培。可可树的幼苗,在刚刚栽培的1-2年内,还怕烈日曝晒,莳养者在定植以后,可在可可树的行间,套种香蕉或其他高秆作物,使幼苗得以花搭光照射。可可树定植1-2年后,便开始进行生殖生长而孕蕾开花。但一般还不能结果。为了培育健壮植株,莳养者可根据可可幼苗不能挂果的生长特性,提早摘除花蕾,以免过多地消耗养分,影响植株旺盛生长。可可树,一般要经过6-8年的幼树生长阶段,植株才能陆续挂果,栽培10-20年才能进入盛果期,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必须加强莳养管理,促使可可树健壮成长。
可可在热带地区,几乎全年开花结果,耗水耗肥量大。莳养者便可根据植株长势,一年分4次追施氮、磷、钾比例适宜的有机液体肥料。每季度在植株周围挖沟施入,施后回土填平,次日把水灌透。在大面积栽培地区,如果植株出现长势弱,茎干骨瘦,孕蕾开花少,或者因干旱影响生长,莳养者应结合灌水,追施以磷肥为主、氮钾肥为辅的磷酸二氢钾等速效化肥,也可用复合化肥水溶液进行根外喷施,每星期一次,直至恢复长势为止。可可,是热带雨林地区最典型的果树。特别喜欢高温、高湿和阳光照射的生态环境。可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全年都能旺盛生长。但是,可可树的幼苗,怕烈日曝晒,一直到孕蕾开花期,都应以50%的光照度为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搭光照。可可树的原生长地,一年四季温度较高。莳养者要想养好可可,就必须具备上述气温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引种栽培可可树,只适宜在热带边沿地区,其他地区栽培,很难满足它的温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