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樱桃又名巴西番樱桃,是桃金娘科、番樱桃属巴西樱桃(Eugenia brasiliensis Lam.)植物及果实的统称。番樱桃属植物有约100种,绝大部分产美洲,少数产东半球。分类和形态上与巴西樱桃十分相近的另一个果树树种红果仔或巴西红果仔(E.uniflora linn.),在有些文献资料中也称为巴西樱桃。但红果仔分类上与巴西樱桃同属不同种,准确名称应该是Surinam cherry(苏里南樱桃)。
巴西樱桃目前少有品种命名。生产上按照成熟果颜色分三种类型:紫色,红色和黄色。中国经引引种驯化,与2020年培育出“热林1号巴西樱桃”品种。该品种每年多次结实,成熟果实暗紫色或黑色,圆形,带有紫色或红色的萼片,多汁。单果重4.62g,纵径19.8mm,横径20.7mm。平均每果实具种子1粒~2粒,带果皮可食率76.13%,可溶性固形物11.7%。8年生平均树高1.96m,平均冠幅1.3m×1.4m,5年生鲜果产量120kg/亩。适宜海拔500m~1400m、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1200mm、≥10℃年活动积温6500℃以上的景洪市及周边相似地区种植。可种子繁殖,雨季种植,定植株行距3米×4米,定植穴规格80cm×80cm×80cm。
巴西樱桃和苏里南樱桃均原产于巴西南部热带地区,巴西的巴依亚、里约热内卢等地种植较多。20世纪初美国农业部收集来自各地的巴西樱桃种子在迈阿密种植获得成功,在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推广种植,并开花结果。斐济、新加坡、澳大利亚、安哥拉、古巴、欧洲、印度和菲律宾等地均有引种栽培;中国台湾地区在2002年引进种植,2010年中国广东省及福建省均开始引进栽种。
巴西樱桃为常绿灌木,树高2-6米,树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新芽红色,几乎全年均有枝梢生长,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叶尖骤尖,叶革质,有光泽,腋生花,单生或两三组对生,长7厘米,背面灰白色,表面叶脉凹入明显,叶柄短。
花单生,直径1.5厘米,有香气,无毛或被微柔毛的花序不明显,有长花序梗,有4个绿色萼片,4个白色花瓣,约100 个白色雄蕊,花药浅黄色,3-5月为主要开花抽梢期,花伴随顶芽与嫩叶同时抽出,其花粉为三角形,具有3个发芽孔,结果期在3-6月,从开花至完全转色成熟平均约需50天,果实圆形,直径2.0-3.0厘米,有8条纵沟,含1-3个种子,种子硬、浅褐色或绿灰色。果实成熟过程由绿变红,最后呈暗紫色至近黑色,带有紫色或红色的萼片,成熟的果实多汁。
苏里南樱桃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全株无毛。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2-4.2厘米,宽2.3-3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钝头,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绿色发亮,下面颜色较浅,两面无毛,有无数透明腺点,侧脉每边约5条,稍明显,以近45度开角斜出,离边缘约2毫米处汇成边脉;叶柄极短,长约1.5毫米。花白
色,稍芳香,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短于叶;萼片4,长椭圆形,外反。浆果球形,直径1-2厘米,有8棱,熟时深红色,有种子1-2颗。花期春季。
巴西番樱桃和苏里南樱桃适宜在有机质丰富、pH值5.5-6.5的偏酸性土壤生长。巴西番樱桃对水分需求较多,不耐旱,也不耐盐碱,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生长温度范围为15-38℃,最适宜温度在21-32℃之间,成年植株抗寒能力较强,可抵抗-3℃低温。适合于多种土壤类型种植,喜欢土壤较深,沙质,富含有机质的弱酸性轻质土壤,但不耐受碱性土壤。
巴西番樱桃和苏里南樱桃种子在6周内会失去活性,应该新鲜时进行播种,可在苗圃苗床或单独的容器中育种,放置于阴凉地方催芽。发芽率通常很低,种子在30-60天内发芽,幼苗长得很慢。幼苗长得比较慢。果园定植株行距3米×4米,定植穴规格80cm×80cm×80cm。定植后一般3-4年开花结果。
巴西番樱桃和苏里南樱桃果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酚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叶酸,矿物质等人体所需成分。
巴西番樱桃和苏里南樱桃除了鲜食外,还可用来做果酱、果汁、果冻、制酒和果干,还用于治疗腹泻、关节炎和风湿病。而且,该树种株型优美、紧凑,开花时满树繁花,结果时硕果累累,满树红彤彤的果实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还可用于制作盆景或作庭院栽培或作为庭院绿篱,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观赏果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