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拉丁学名为:Lucuma nervosa A.DC),又名仙桃,山榄科蛋黄果属多年生植物。蛋黄果原产古巴和北美洲热带,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柬埔寨、泰国、中国南部。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50年代广州始有栽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有零星种植。
生物学习性:
蛋黄果树体高约6m,单叶互生,叶片纸质,狭椭圆形,花小白色,聚生于叶腋。果实球形,未熟时绿色,成熟果黄绿色至橙黄色,光滑,皮薄,果肉橙黄色,富含淀粉,质地似蛋黄且有香气,含水量少,味略甜。其味道口感介乎于番薯和榴莲之间。种子通常1-2粒,近圆形或椭圆形。果实12月成熟,采收后需要后熟4-7天方可食用。
生长环境:
种植园地的选择应当以砂壤土为宜,并保证土壤的水分。蛋黄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不同的土壤条件应当选种不同品种的蛋黄果:贫瘠、水源不足且土层厚的土壤条件,宜选种球形或纺锤形品种;肥沃、水源丰沛、阳光充足且土层深厚平坦的土壤条件,适宜选种大桃形和小桃形品种。
栽培技术:
育苗:蛋黄果常见的育苗方式有种子繁殖、压条繁殖、砧木嫁接和枝条扦插等。。
1.定植:定植穴的直径及宽度一般挖至50cm,在蛋黄果定植前施入50kg有机肥作为基肥,肥料掺入泥土中同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栽种幼苗,并回土作墩,土墩要比土面高10-20cm,一般每亩种植40株左右。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并用树叶或干草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管理:幼龄树要注重根、叶的生长发育,根据薄施多施的原则,每年施肥频率不少于4次,每间隔30天施一次,每次施肥量约30kg,在抽梢前施用为佳,以促进枝叶生长的氮肥为主,同时注意进行枝叶修剪以保证根系生长。
成年结果树要保证挂果率,因此要注重促花肥、壮果肥的实施,施肥量应当以具体树龄和结果量为考量。每年春季可追施有机肥或复合肥,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树势。
3.病、虫害防治:蛋黄果的病害发生较少,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注意果园的通风及果树的修剪即可避免绝大多数的病、虫胁迫。对于一般常见的煤烟病,在病发早期喷施波尔多液或灭菌丹,并及时修剪枝叶,可阻止病害进一步扩散传播。蛋黄果的老树根茎容易受到白蚁的危害,可选用48%乐斯本1000-1500倍进行喷杀;春梢至夏梢期间的嫩叶、嫩梢则容易受到金龟子的危害,可在果园边缘设置黑光灯,利用成虫趋光性进行诱杀,或采用乐果15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