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梨学名牛心番荔枝,拉丁学名(Annona reticulata L.)。原产热带美洲;现亚洲热带地区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有栽培。乔木,高约6米;枝条有瘤状凸起,叶长圆披针形,花黄色略带淡绿,果实浆果,外被毛刺,外形若牛心,又似释迦的番荔枝,因而称为牛心番荔枝,种子褐色。果可食用,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含蛋白质1.60%,脂肪0.26%,糖类16.84%。紫胶虫寄主树。果、皮、种、叶皆可入药。
形态特征:
牛心番荔枝乔木,高约6米;枝条有瘤状凸起。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9-30厘米,宽3.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急尖至钝,两面无毛,下面绿色;侧脉每边15条以上,上面扁平,下面凸起;叶柄长1-1.5厘米。总花梗与叶对生或互生,有花2-10朵;花蕾披针形,钝头;萼片卵圆形,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外轮花瓣长圆形,长2.5-3厘米,肉质,黄色,基部紫色,外面被疏短柔毛,边缘有缘毛,内轮花瓣退化成鳞片状;雄蕊长圆形,药隔顶端近截形;心皮长圆形,被长柔毛,柱头突尖。果实由多数成熟心皮连合成近圆球状心形的肉质聚合浆果,不分开,直径5-12.5厘米,平滑无毛,有网状纹,成熟时暗黄色;果肉牛油状,附着于种子上;种子长卵圆形。花期冬末至早春,果期翌年3-6月。
生长环境:
最适生长温度平均最高为25-32℃;对各类土壤的适应性都很强。在砂质到黏壤质土上都能生长。环境适应性强,可水生,在海南省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植物内水生长势良好。
栽培技术:
- 以施用有机质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的方式进行,逐步向绿色农业靠拢。一般1年施肥3次,第1次在冬季修剪前后,结合深翻土壤和清园进行,施用以有机肥为主,深挖深放,重施全施,施用全部有机肥,以及占全年80%的磷肥、20%的氮钾肥;第2次于夏期果开花后的幼果期间(5-6月),施全年总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钾肥20%;第3次在冬期果幼果期间(9-10月),施用全年总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钾肥35%。施用时一般应挖沟填埋,不应撒施,挖沟可挖条沟、环状、半环状、放射状等。并且根据树体情况还可进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也是补充果实和树体营养的有限途径,根外追肥可选用植物动力2003、天达2116、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 每年修剪,以保持树形和促进花芽分化。修剪一般每年分2次进行,冬(1-3月)、夏(6-9月)各1次,修剪的目的就是缩小树幅、矮化植株、整理树形,冬季修剪要进行整株人工强制落叶,以促使花芽分化,且使生长整齐。番荔枝结果形一般控制为圆头形或半圆头形,修剪是进行反季节生产的关键技术。
- 主要病虫为害有炭疽病、根腐病、蒂腐病、红蜘蛛等。